
國產化空間巨大,優質供應商初具粘性
目前全球跟蹤支架供應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。第一類是一體化和多元化供應商,主要是一些從 事其他行業或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公司進入跟蹤支架領域,但這部分相對少;第二類是方案設計+ 生產供應商,如中信博、聚晟科技、Nclave(天合光能子公司)等,特點是成本控制能力更好,供 應鏈更穩定;第三類是只做設計的供應商,將生產外包;這部分以海外龍頭為主,如 NEXTracker、 Array Technology 等,特點是資產輕,業務更聚焦。
跟蹤支架市場格局逐步確立,優質品牌初具粘性。跟蹤支架市場 CR10 在 90%左右,CR5 在 70% 左右,市場集中度高。從 TOP10 排名來看,新上榜的廠商逐步減少,頭部廠商的排名日益穩固, 市場格局初步清晰。由于跟蹤支架設計生產的高度定制化,后續維護需求多,EPC 廠商更傾向于 選擇財務狀況好、品質口碑好、經驗豐富的跟蹤支架供應商,使得頭部廠商已具備一定客戶粘性。
區域市場各有所長,本土化布局領先龍頭更具優勢。從區域市場來看,各大主要地區的廠商出貨排 名有所不同。例如在美國、拉美和歐洲等傳統主要市場,老牌歐美企業優勢較為明顯,訂單集中度 較高;在亞太地區,雖然滲透率不高但裝機體量大,同時市場相對分散,而中信博能成功突圍歐美 廠商,成為出貨量第一;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新興市場,市場并非充分競爭,提前布局的廠商通 常能獲取絕大部分訂單。
國內跟蹤支架市場方興未艾,市場仍處于洗牌階段。國內跟蹤支架市場起步較晚,相關供應商的項 目經驗和設計能力相較國外仍有一定差距,參與廠商數量呈現小而多。我們認為,隨著國內平價時代跟蹤支架市場的快速興起,預計將有一批品牌知名度高、項目經驗豐富、設計和生產技術能力突 出、財務狀況良好的本土廠商脫穎而出,市場的玩家也將從現在十余家縮小至 3-5 家。


美國市場獨占半壁江山,國內市場靜待爆發
根據 Wood Mackenzie 報告,2019 年全球跟蹤支架出貨量為 35.2GW,同比增加 66%;若按照 全球 120GW 需求測算,跟蹤的滲透率已達 29%,同比增加約 11pct;究其原因,一方面,跟蹤支 架性價比和穩定性日益提升,應用市場持續增加;另一方面,2019 年海外需求占比約為 75%,處 于歷史高位,美國等地區應用更成熟、光照資源更好,跟蹤支架采用比例更高;若除去美國市場, 剩余地區 2019 年跟蹤支架滲透率約為 17%,仍有較大空間。
跟蹤支架滲透率有望從 2018 年的 20%提升至 2024 年的 43%。從存量市場來看,跟蹤支架市場 比例以每年 1pct 左右的速度提升;從增量市場來看, 跟蹤支架在 2013 年占比不到 10%,而目前 已接近 30%,預計 2024 年達到 43%;若按照地面電站占比 70%估算,跟蹤支架在地面電站的中 的占比有望達到 60%以上,成為主流選擇裝機區域分化明顯,美國市場占據半壁江山,新興市場快速跟進,亞太地區潛力巨大。
1) 從跟蹤支架市場分布來看,美國市場歷來更為青睞跟蹤支架,2016 年占比一度高達 70%;近 年來,隨著以拉丁美洲、亞太地區、中東等市場的快速發展,美國市場的占比下降至 50%,市 場有所分散。
2) 從總裝機分布看,亞太地區裝機占比穩定在 60%以上,而跟蹤支架占比僅為 20%左右,發展 潛力巨大;而中東、非洲、拉丁美洲一方面作為新興市場總裝機快速增長,另一方面其獨特的 光照資源和地理優勢也具備跟蹤支架快速滲透的良好條件。


我國跟蹤支架起步較晚,2016 年我國所有的光伏項目安裝跟蹤支架的項目比重約為 1.2%,遠低 于同期全球市場約 20%的比重,目前占比預計也僅為 5%左右。我國跟蹤支架起步較晚的原因主要在于:
1)標桿電價制度下,補貼力度較大,固定支架成本較低,采用固定支架的電站收益率已經 達到甚至大幅超過投資收益預期,因此業主方,尤其是小型 EPC 廠商承包的項目多數選擇固定支架;
2)跟蹤支架技術相比固定支架不夠成熟,且國內相關運維經驗較少,穩定性不高;3)國內首 批跟蹤支架項目實際運營效果不佳(如國內首個 10MW 中廣核敦煌跟蹤支架項目安裝后僅一年就出現了大規模的電機故障),導致投資方固有印象較差。但通過十余年的經驗和技術進步,國內由 補貼向平價市場轉換,跟蹤支架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。
供應商海外主導,國產化空間巨大。不同于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實現的國產壟斷,跟蹤支架由于技 術含量較高,對供應商項目經驗、可靠性要求更高,且前期主要在海外電站應用,其供應商也以海 外公司為主。根據 GTM 統計的 2019 年出貨量,前三的廠商為美國的 NEX Tracker、美國的 Array 和西班牙的 PV Hardware,合計占比為 55%;國內跟蹤支架龍頭中信博市占率為 6%,排名亞洲 第一,全球第五。



